【鄭南榕基金會聲明】鷺江國小參訪事件 2018/7/10 PDF 列印 E-mail

財團法人鄭南榕基金會聲明稿

2018/7/10

  不願意面對歷史的真實,只想消費歷史,恐怕是臺灣社會最大的隱憂。

  這一次,新北市蘆洲區鷺江國小劉老師與翁老師,經過正當申請程序取得學校同意,帶學生到鄭南榕紀念館,進行校外教學,遭到質疑「疑似有政治活動」,要求劉老師回校說明,請學校具體說明並妥處云云;鄭南榕基金會對於這幾天以來,看到直接或間接利害關係人的關注論調和處理方式不敢苟同。希望表明:

(一)    誠實面對歷史記憶是教育工作的使命,是學童的權利,也是我們整體社會對臺灣的新世代、未來的世代應該負起的責任。想想看,面對歷史教訓,何以德國教育不但不質疑學童被帶入猶太人受屠殺相關的紀念館,甚至於多加鼓勵,不忌諱讓學童看到成堆屍體或白骨的照片,而曾幾何時,在臺灣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小學生,曾經有過被帶去看南京大屠殺影片的經驗,而現在諷刺的是卻多方計較帶小學學童進入鄭南榕紀念館;一個單純的校外教學,被貼上「疑似有政治活動」的標籤,對於這樣的作為,不免令有良心的社會成員要提出相對的質疑。

(二)    鄭南榕紀念館是一個國家言論自由日起源的紀念地點,在行政院宣布為國家紀念日之前,各地方政府(包括台南市、宜蘭縣、高雄市、雲林縣、嘉義縣、屏東縣、台中市及台北市),都已經正式公開宣布47日為言論自由日,其後彰化縣也相繼舉行言論自由日紀念活動,感念鄭南榕的殉道對臺灣言論自由的貢獻,無非是肯定鄭南榕殉道標記了臺灣歷史記憶的轉折,也有一定的教育價值。自1989年鄭南榕殉道到現在,臺灣文化界為紀念鄭南榕,已經有九首歌曲、三組創作劇、兩個舞蹈創作、一齣布袋戲及一片卡通出品。甚至,已經有國際友人深深受鄭南榕殉道感動,將鄭南榕當年自囚71天的歷程寫成舞台劇,去年在日本,今年在臺灣,都有公演。從民間、地方、中央到國際,一個歷史記憶可以被如此面對,轉為多樣的文化動力,是否值得臺灣政治工作者練就多元的觀察,學習面對歷史的真實,減少社會內部的自我損害?

(三)    活化教案與校外教學是教育專業,本會一貫的態度是尊重專業,配合作業,歡迎各級學校來紀念館實施校外教學,更基於行政院2017214日由院長指示內政部召集國防部、文化部、教育部及法務部就言論自由相關活動的跨部會會議,取得的決議,針對教育部的若干項活動之中就包括:各教育相關單位可適用本會提供的已開發教案;並將鄭南榕紀念館列為適合校外教學的場所。

  進一步說明:鄭南榕紀念館自1999年成立以來,透過鄭南榕的生命故事,讓社會大眾認識臺灣從威權獨裁轉型為自由民主的過程,這段學校不會教的歷史,是非常珍貴的課外補充教材。此外,在2012年郝龍斌市長主政時,台北市政府將鄭南榕紀念館所在的巷弄命名為「自由巷」,表彰鄭南榕的貢獻。2016年底,行政院更將鄭南榕殉道的47日制定為「國定言論自由日」,希望國人莫忘自由得來不易,讓國人瞭解言論自由的意義與價值。

  歷年來許多各級學校的老師們,帶領學生參訪紀念館,並未受到質疑或打壓。在此本會必須嚴正指出,此次鷺江國小學生參訪事件,被誣指為「疑似有政治活動」,令人擔心,恐有借題發揮,故意忽略真誠面對臺灣歷史的態度,似是而非地扭曲具有歷史和社會教育價值的本意;再一次強調,對於翁老師及劉老師帶領學生參訪鄭南榕紀念館而遭到「關切」,感到憂心,敦請鷺江國小校方和新北市教育局保護老師,讓教師的教學免於遭受無端的干擾;呼籲社會各界,關心有良知、有熱忱、無畏強權的教育人員,給予強力支持。本會也將一本鄭南榕先生不惜以身殉道追求100%言論自由的精神,堅持將對的事情做對,繼續支持並協助兩位老師完成後續的校外教學工作。